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析一

字号: + - 14

图片10.png

  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药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几千年来在保障国民的繁衍生息和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当代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目的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念生机焕发,中医预防保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提高我国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民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制定出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该《素养》共计42条,围绕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情志、起居、饮食、运动,分为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四个部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针对《素养》每一条保健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图片11.png

  研究表明,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达到100岁以上,在实践生活中,由于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了疾病和早衰的发生,甚至直接引起死亡,使人的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事实上,个体的健康乃至寿命长短,不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还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以及自我心身调养的水平息息相关。中医养生保健就是在中医理论的科学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预防、康复措施,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图片12.png

  “顺应自然”是中医学中“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天”指自然界;“相应”,即自然界的变化影响人体时,人体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反应。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只有尊重并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才能与大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人的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和防病都要因时、因地而变化,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相适应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四时调摄”“四季养生”。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若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发生疾病。中医一切医疗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和恢复阴阳平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调和”。“调和气血”“调和五脏”“调和营为”,其目的就是保障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人而异”是指在中医养生保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类型以及人在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不同阶段的体质差异,包括不同个体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来制定个性化的防治原则和保健方法。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图片13.png

  养生保健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最为核心的内容包括平和的心态、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起居、适量的运动四个方面,而中医养生正是将情志、饮食、起居、运动视为个体保健的四大基石。

  情志,指人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超出人体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的情绪,不仅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还会使已有的疾病加重、恶化,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生活中长寿的人大多性格开朗、乐观,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而急躁、焦虑,由于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往往成为健康乃至生命的隐形杀手。

  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还可以补益人体的精、气、神,保证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达到强健体魄、益寿延年的目的。饮食不当会损伤脾胃、耗损正气,引发机体的各种疾病和早衰。因此,我们的饮食要做到结构合理、五味调和、饥饱得当、寒温适宜、定时定量、安全卫生。

  起居调摄是指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到起居规律、劳逸结合。注意睡眠卫生,做到定时睡眠,避免熬夜和久卧。注意居室卫生,营造清洁、宁静、放松的居住环境。适当地穿衣,季节变换之时或遇异常气候,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恰当地增减衣物。

  运动养生是指运用各种器械或者徒手的运动方式来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愉悦心情、延年益寿的目的。运动养生要选取适宜的时间,要遵循动静有度、持之以恒、因人而异的原则。无论是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保健运动,还是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现代运动,只要选适合自己身心状况的运动项目,并坚持不懈地锻炼,都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