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讲堂
专家讲科普丨脑卒中科学康复 重燃生活希望
脑卒中,一个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点的健康杀手,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其中70%~80%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令人痛心。但值得庆幸的是,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减轻功能残疾,还能提高其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节省社会资源。
01 把握早期康复时机与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备受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与独立,在患者可耐受时尽早开展。虽康复治疗最佳起始时间尚无定论,但目前建议轻到中度患者发病24小时后,即可进行床边康复及早期离床期训练,且训练需循序渐进,必要时在监护下进行。训练强度要结合患者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条件允许时,每天至少45分钟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功能有益,适当增加强度效果更佳。
02 精准评定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不同部位的脑卒中会引发不同的功能障碍,常见的有运动、感觉、言语、认知、吞咽、平衡及二便障碍等。医生借助康复评定量表和设备,对患者进行相关功能评定,精准找出功能问题,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助力患者提高生活能力,回归家庭与社会。
03 多元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
1.肌力训练与康复:肌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关键。卧床期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运用传统肌力增强训练、神经易化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功能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提升瘫痪肢体肌力与功能。
2.语言功能康复:高达40%的卒中患者存在交流障碍,其中失语和构音障碍最为常见。早期针对听、说、读、写等障碍,给予简单指令训练、发音模仿训练等。口语理解障碍严重者,可用文字阅读、书写或交流板交流。
3.认知障碍康复: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量表评定认知功能,针对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开展针对性康复训练,全面提升认知能力。
4.吞咽障碍康复:22%~6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严重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可能导致误吸、肺炎等问题。通过饮水试验筛选,阳性者进一步用VFSS或FEES评估。采用口轮匝肌训练、冰刺激等方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5.肩痛等并发症康复: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是常见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避免用力牵拉肩关节和过度肩部运动,采用局部经皮电刺激等治疗缓解症状,肩关节半脱位时使用支撑装置防止恶化。
脑卒中虽可怕,但科学康复能为患者带来新希望。重视脑卒中康复,帮助患者重启精彩人生。
专家简介
曲颖,本溪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系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辽宁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本溪市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本溪市医学会康复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第七届、第八届 本溪市自然科学医学学科带头人。擅长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及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六楼专家门诊
参考内容:
1.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2.《神经康复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