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

健康科普丨新学期收心指南:巧用心理学 助力孩子轻松起跑

字号: + - 14

  新学期的钟声已然敲响,孩子们重新回归校园。然而,有些孩子却还沉浸在假期的轻松氛围中,迟迟难以收心。别着急,这是假期“低规则、高自主”与开学后“高规律、高约束”状态冲突导致的正常“环境适应过渡期”表现。下面,就从心理学角度,为家长们提供几个实用方法,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用“渐进式行为调整”打破心理惯性

  依据心理学的“习惯形成原理”,大脑习惯了假期的作息和活动模式,突然改变容易触发抗拒本能。家长不妨让孩子每天进行小幅度调整,如提前20分钟睡觉和起床,减少15分钟电子游戏时间,增加整理书包、阅读课外书等贴近学习场景的活动。如此“小步慢走”,让孩子身心逐步适应,避免逆反。

用“赋予掌控感”减少抵触情绪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孩子能掌控小事,对上学的抵触会降低。家长可以将部分开学准备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如询问孩子开学第一天想带哪个小玩具放在课桌抽屉,或者新学期文具想要蓝色还是黄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能让孩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减少“上学=失去自由”的负面联想。

用“积极心理锚定”唤醒校园好感

  运用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家长的语言引导对孩子至关重要。避免说“别玩了,该收心了”这类负面话语,多和孩子聊聊校园里的快乐回忆,如“你还记得暑假前和小明约定开学一起玩跳绳吗?”或是提及新学期有趣的课程,“这学期有你最喜欢的科学实验课,要不要提前想想第一次实验想做什么?”用积极场景让孩子期待开学,自然更易收心。

  新学期是新的开始,运用心理学智慧,帮助孩子顺利收心,让他们在校园里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如何让大脑“培养”出好习惯》中国科普网

  2.《自我决定理论》抖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