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技兴院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本溪市第二届风湿病学年会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字号: + - 14

6.jpg

  为提升风湿免疫医护人员专科疾病的诊治能力,推动本溪地区风湿免疫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促进本溪市风湿免疫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025年9月12日上午,由本溪市医学会主办、本溪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本溪市中心医院承办的“本溪市第二届风湿病学年会学术会议”在本溪市银亿酒店成功举办。此次学术会议汇聚省内及全市知名风湿病学专家学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杨娉婷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鲁静教授,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张榕教授,辽宁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委、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沈晖教授,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宋文红受邀参会。本溪市中心医院院长马俊亮参加会议。

7.jpg

  会议由本溪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本溪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梁丽主持。

8.jpg

  本溪市中心医院院长马俊亮在致辞讲话中,肯定了我市风湿病学诊疗技术的精进及服务能力的提升。他表示,本溪市中心医院作为本溪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员,学科发展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医院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风湿免疫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当前,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风湿病学领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现今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紧跟省级、国家级学科发展脚步,与时俱进、深化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本次年会邀请多位省内知名专家分享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必将对我市风湿病学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9.jpg

  随后,杨娉婷教授在讲话中表示,风湿免疫科作为内科中的后起之秀,在内科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疑难病例的诊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风湿免疫团队的建立及学术的传承任重道远,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也有着殷切的期盼。内科的发展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医疗水平,提高内科诊疗水平、培养优秀风湿免疫专业医疗人才对城市的医疗、居民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希望本溪市风湿病年会的召开能够推动市风湿病诊疗水平,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风湿病治疗团队努力下风湿病学队伍一定会继续发展不断壮大。

10.jpg

  本溪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梁丽在讲话中回顾了本溪市中心医院风湿病学方面的发展历程。她从五个方面总结了现阶段本溪市中心医院在风湿病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在诊疗技术上,从“基础诊断”到“精准诊疗”实现新突破,开展了关节滑膜超声检查、甲襞微循环检查、肾活检及唇黏膜活检等检测方法,精准评估疾病活动程度。多种生物制剂临床应用,突破传统治疗的局限性,进一步完善了“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二是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上,从“基础储备”向“梯队建设”筑牢根基;三是在学术交流上,从“内部学习”向“内外联动”深化赋能,定期邀请国内著名风湿病专家开展疑难病多中心临床诊疗研讨;四是在患者服务上,从“线下接诊”向“线上线下融合”优化体验;五是在科普宣传上:从“单向传播”向“公众互动”扩大影响。

  随后,梁丽主任委员主持学术会议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鲁静教授、张榕教授等四位学术大咖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多位学科内知名专家为参会人员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11.jpg

  鲁静教授分享了《风湿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对风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最新治疗进行了深入解读及剖析。

12.jpg

  张榕教授分享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妊娠管理》,对于妊娠期风湿病患者的治疗提出了实战性很强的指导意见。

13.jpg

  沈晖教授现场作了《血管炎的分类诊断与治疗进展》专题讲座,对血管炎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14.jpg

  赵萌萌教授给大家进行《风湿免疫科MDT在复杂病例中的实践》的学术分享,讲述了风湿免疫疾病的诊疗以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本溪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孙锋医生、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冯璐医生为大家带来了两例典型的临床疑难病例分享。

17.jpg

  本溪市第二届风湿病学年会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搭建起了风湿病学领域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对推动本溪地区风湿病学诊疗技术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本溪市中心医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守护山城人民的健康,推动地区慢性病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