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天地 >>护理资讯

护理资讯

护理天地·“沉浸式‘患’位体验”活动之三丨卧床患者的“舒适守护”实践分享——本溪市中心医院骨科第二病区开展“患”位体验活动

字号: + - 14

  为深入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打破“医护视角”与“患者感受”的壁垒,本溪市中心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患”位角色沉浸体验工作项目,倡导护理人员化身患者模拟诊疗全流程,精准挖掘服务“隐性痛点”并优化改进。骨科第二病区积极响应,护理团队亲身体验后梳理出卧床患者四大核心不适,针对性推出“舒适守护”方案,用细节传递护理温度。

  一、体验直击:卧床患者的“四大不适”

8.jpg

  护理人员以患者身份沉浸式体验后,真切感知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困扰,核心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1.压力性损伤风险:长期卧床时骨突部位持续受压,不仅“硌得慌”,更面临极高的压力性损伤风险。

  2.禁食水后的“口干焦虑”:术前术后禁食水易引发口干口苦、嘴唇干裂,湿棉签擦拭效果甚微,烦躁感不断加重。

  3.监护仪的“线缆束缚”:生命体征监护期间,多条导联线松散缠绕手臂、腰部,翻身或轻微活动时易牵拉皮肤;血压袖带长期绑在单侧手臂,非测量时段也紧绷闷热,像“被绳子捆住”般不自在。

  4.转运过床的“安全担忧”:外出检查、术前转运、术后返回病房时,躺在过床仪上移动时,出现轻微下沉、滑动,总是担心会“掉下来”,全程身体紧绷不敢放松。

  二、精准改进:四大“舒适守护”方案落地

  针对护理人员在体验中发现的痛点,科室护理团队推出可落地的改进措施,逐个破解患者不适:

01对抗压力性损伤:波浪大小水垫的“减压魔法”

8.jpg

  选择理由:成本低、易清洁消毒,独立水条设计+透气弹力材质,患者反馈 “躺着不硌”,接受度超高。

  核心作用:通过水的流动性“动态分散压力”——身体下压时,水向四周扩散,将局部集中压力分摊到更大范围,降低压强;同时水的比热容大,能吸收局部多余热量,减少组织代谢负担,从根源减少压力性损伤风险。

  附加优势:光滑表面减少皮肤与床单的摩擦力,水的缓冲力抵消身体下滑产生的剪切力,一举对抗压力性损伤“三大敌人”。

  02缓解口干:喷雾+黄瓜的“双重补水”

10.jpg

11.jpg

  针对禁食水期间的口干问题,我们提供两种可选方案,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方案操作细节优势亮点
喷雾法用20ml 细雾喷雾瓶,装温开水或0.1% 维生素C 溶液(2片0.1g 维生素C溶20ml水),口干时按3-5下喷口腔起效快、覆盖匀,患者可自行操作
黄瓜敷贴法新鲜黄瓜切2~3mm薄片,贴口唇及口周,20-30分钟更换一次天然安全,98%含水量持续补水,清香清凉解烦躁

  灵活搭配:可先喷喷雾快速缓解,再贴黄瓜片延长舒适感,长效解决口干困扰。

03优化监护:让“线缆不缠手,袖带不勒臂”

12.jpg

  导线规整:用拉链式收纳保护线套将多条导联线捆扎成一束,多余导线折叠后用固定粘贴在床沿,避免缠绕、拖拽。

  袖带松解:病情稳定时,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期,将袖带松开,让手臂透气放松,下次测量前再绑好。

  患者反馈:“线不缠手了,袖带也不一直勒着,终于能放松躺着了!”

04平稳转运:“统一口令” 消除过床恐惧

  转运前沟通:操作前告知患者“我们会同步发力,帮您平稳移动,不用紧张”,确认患者体位舒适,可抓床沿辅助稳定。

  团队协作: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统一喊“一、二、三,移!”,听到指令同步推动过床仪,避免发力不同步导致的晃动、下沉。

  体验升级:调整后患者说道,“跟着口令走,感觉身体被稳稳托住,再也不担心滑下来了!”

  三、护理初心:从“患者视角”做有温度的服务

  护理无小事,细节见真章。此次“患”位角色体验,让护理团队深刻认识到,患者的“小不适”就是护理改进的“大方向”。从波浪形水垫的“减压守护”到喷雾与黄瓜的“口干缓解”;从监护仪的“线缆瘦身”,到过床转运的 “平稳升级”,每一项调整都源于“把患者当家人”的同理心。

  未来,骨科第二病区将继续以“立德 立行 精业 济世”院训为指引,在换位思考中优化服务,用细节打磨温暖,让每一位卧床患者都能感受到舒适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