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
健康养生丨倒春寒如何应对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回升后,又突然遭遇冷空气侵袭,气温大幅下降冷热交替无常的现象。这不仅让人在穿衣上措手不及,还会对健康产生诸多影响。其间,做好养生工作十分关键,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养生方法。
一、春捂有讲究,护住阳气根基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相通,春寒时阳气初升且稚嫩,易被寒邪损伤。“春捂”是关键,不能过早脱掉厚衣物。重点捂住颈、腰、腹、足等部位。不要过早脱掉冬衣,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
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早晚温差大于8℃时,都需要继续“捂”。但“捂”也要适度,避免捂出一身汗,反而容易着凉。
二、饮食调养,滋养阳气
1.温热食材驱寒:多吃温热性食物能温煦身体、驱散寒气。如炖煮羊肉汤,加些生姜、当归,既能暖身,又能补气血;还可食用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或与桂圆、枸杞一起泡茶,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抵御寒邪。
2.多吃应季蔬菜助阳气升发:春季应季蔬菜如韭菜、春笋、菠菜等,对身体有益。韭菜被称为“起阳草”,能助阳气升发,炒鸡蛋或包饺子都不错;春笋可清热化痰、益气和胃,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
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兰花、橙子、草莓等,它们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4.避免生冷食物:减少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冷饮、生鱼片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
三、运动适度,唤醒阳气
1.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又不会因过度出汗而导致身体受凉。
2.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尽量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运动,此时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燥的衣物,防止受寒。
四、早睡早起,作息规律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有助于阳气的升发。人体也需要顺应自然规律,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保证充沛的精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调节情绪,保持乐观
倒春寒天气容易使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此外,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赏花等,也能让身心得到愉悦,缓解不良情绪。
六、经络穴位按摩,激发身体能量
每天花几分钟按摩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能激发经络气血运行,增强身体阳气。足三里是养生大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用拇指按揉,每次10~15分钟,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关元穴在脐下三寸,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按摩这两个穴位可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让身体更有抵御寒冷的能力。
下一篇: 科普在线丨恼人的疼痛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