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医疗专题

医疗专题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丨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别让“健忘”偷走你的未来!

字号: + - 14

  2025年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关爱”,很多人觉得“老糊涂”是自然现象,但其实,这种被称为“记忆小偷”的疾病,正威胁着无数老年人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学会预防和应对,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记忆与健康!

一、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11.jpg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大脑“逐渐退化”的疾病。患者的记忆、思考能力、语言和判断力会慢慢变差,甚至出现迷路、情绪失控、不认识家人等问题。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显著延缓病情,让患者保持更长时间的生活质量。

二、早期症状:

不只是“老糊涂”,警惕这些异常!

  1.总忘最近的事:比如刚吃完什么饭、放钥匙的地方,反复问同样的问题。

  2.做熟悉的事变得吃力:比如炒菜顺序混乱、衣服穿反。

  3.语言表达障碍:说话时找不到词,说“东”变成“西”,让人听不懂。

  4.搞不清时间和方向:不知道现在是几月份,出门容易迷路。

  5.性格突变: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暴躁、多疑,或对以前喜欢的爱好失去兴趣。

三、常见误区与真相

  1.误区一:老了都会“痴呆”

  真相:阿尔茨海默病是疾病,不是自然衰老。全球仅约5%的老年人患病,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

  2.误区二:保健品能“补脑防痴呆”

  真相:均衡饮食比保健品更有效,多吃鱼、坚果、绿叶菜。

  3.误区三:患者“无药可救”

  真相:早期治疗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血液检测能更早发现问题,靶向新药的问世和临床应用,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的精准诊疗开辟了新篇章。

四、预防是关键!现在行动还不晚

  1.动起来:每周坚持散步、跳舞、打太极等运动,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2.勤用脑:读书、下棋等,学新技能,如画画、乐器等,保持思维活跃。

  3.社交不能少:多和朋友聊天、参加社区活动,孤独感会加速大脑退化。

  4.吃得健康:少油少盐少糖,多吃鱼、坚果、绿叶蔬菜,戒烟限酒。

  5.定期体检:50岁以上建议每年做“脑健康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五、如果家人出现异常,怎么办?

  1.别忽视:发现上述症状别当作“正常衰老”,及时带家人去正规医院检查。

  2.多理解:患者的怪异行为是疾病导致的,要耐心陪伴,帮助他们安排规律的生活。

  3.寻求支持:加入病友家属互助群,学习护理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别等记忆被偷走才后悔!从现在开始,关注大脑健康,为自己和家人的晚年幸福提前做准备。如果发现异常,请记住:早筛查、早治疗,就能多留住一份清醒与尊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林璐,马辛,王刚,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2024)[J].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